
製藥公司的「腐敗」行徑曝光
'Corrupt' drug firm practices exposed
MILES KEMP January 30, 2010 12:01am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露了製藥公司的「腐敗」行徑,其中包括掩飾藥物的不良副作用,以及向病患鼓吹更新更貴的藥物,甚至推銷作用更差的新藥。
澳洲精神科醫師Peter Parry與美國精神科醫師Glen Spielmans主要透過法院審理的案件中,研究了400個從未被公佈的內部EMAIL與研究文件。
Parry醫師表示:「藥物行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科學與醫療架構的每一個區塊都腐化。」
Parry醫師提到他們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情況,就是製藥公司漠視病患的健康利益,而只是向他們推銷藥廠自己專利藥品,以便牟取更多利潤。這類藥物在製藥界被稱為「暢銷藥」,因為它們帶來的利潤超過10億元以上。
這次研究文件是來自那些在澳洲行銷與販賣藥品的美國與歐洲藥廠,從裡面可以看到:
給藥廠業務代表的指示,,告訴他們不要提金普薩(Zyprexa)這種藥物的副作用會使體重增加。
隱瞞思樂康(Seroquel)這種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會使體重增加。
根據目前的用藥情況誇大思樂康的好處。
藉由排除某些病患、不公佈研究結果或編造統計原因以排出某些「不利於整體」的結果,來扭曲藥物試驗。
由策劃行銷的人員代筆寫醫學期刊論文,而把醫師的名字拿來冠為「名譽」作者。
所有牽連到的製藥公司都駁斥這篇發表在《Bioethical Inquiry(生物倫理探究)》上的研究所做出的結論,他們堅稱該研究所依據的文件,是從法院審理案件中的證據裡斷章取義而來的。
Parry醫師表示,雖然他支持精神科需要使用藥物,但是所有的藥物研究結果都應該讓開藥醫師可以取得才對。
原始連結:http://www.news.com.au/adelaidenow/story/0,22606,26651832-2682,00.html
中文翻譯:熱心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