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你決定了憂鬱#
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根本是自己的抉擇」我們做的每件事根本是自己的抉擇,包括俗稱精神病的行為。威廉‧葛拉賽闡釋了如何在每位個案身上運用這個抉擇概念,即使這仍是個革命性概念。 本書中敏銳地專注於自認是幾乎所有個案問題的根源:目前缺乏滿意的人際關係。本書強化了一個概念,即,我們確實有各種抉擇,而日常生活的思想與行為影響了快樂的程度。 葛拉賽醫生所主張的婚姻與家族療法,它們成效最好且值得治療者群起效尤…
http://gobooks.com.tw/BookDetail.aspx?bokno=TT006
記得經典名著「麥迪遜之橋」四天戀情的故事嗎?隨著男主角的離去,哀傷的女主人又變回井底的青蛙,結局就只能這樣嗎?不,心理學家威廉‧葛列什要告訴你不一樣的選擇,其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威廉‧葛列什是美國南弗羅里達州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實踐治療》(Reality Therapy)暢銷書的作者。他深信人們的衝突源自於想操控他人的迷思,但是究其實,人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沒有人能強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唯有當我們 放棄想要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照章行事時,我們才可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試圖藉著他接觸過的實例,也就是臨床經驗來解釋稍稍艱深的概念。
這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叢書之一,威廉‧葛列什博士在本書中提出了選擇理論,一個非控制的心理學,將提供我們自由,鞏固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引導我們走向 健康、開創的人生。透過清晰、簡明的語言和活生生的例子,威廉‧葛列什博士使這個重要的新心理學躍然紙上。學習它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書中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的部分,告訴讀者什麼是選擇理論、外在控制心理學、解決圈圈以及所謂的優質世界。
第二部分是描述作者接觸的臨床實例,感同身受的實例隨時發生在我們的關係中──親子、愛情、婚姻、職場,在人類重要的這四種關係中,只要你運用選擇理論,揚棄外在控制,其實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第三部分講的是,讀者更可以把學到的擴大到生活的社區,從而創造優質社區。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3395
花蕊 的留言
謝謝妳~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是你決定了憂鬱」
是一個心理博士威廉.葛拉賽醫生寫的,裡面有談到恐慌症,它有句話說的很好,他說:
"大部份人發現很難了整體行為是被決定的概念,理由是我們能決定的只有四個因素中的兩個:「行動」與「思想」。我們只能決定兩個因素,因為它們受到我們自由意志與理性的控制。如果我們要改變一項整體行為,則必須「改變我們的行動與思想方式」"
也有提了一個病人的例子,醫生發現,其實病人發病不是心理和神精驅使,而是"「自我決定」"而決定的~
我在想,會有恐懼的感覺,雖然來的突兀、又莫明奇妙,其是是自我決定發病,而不是自然選擇發病~或許,這種情緒病,也是自我決定選擇停止的~
突然覺得,很有道理~
我試著學習自己面對,而不是懼怕~
因為,每次病發,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怕些什麼~我可以選撰停止...
http://hercafe.yam.com/blog/tina_0829/guestbook?page=111
讀書心得分享-是你選擇了憂鬱
觀察現今的社會現象,自殺與憂慮症讓許多人憂心仲仲,尤其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病。曾經看了一本好書-《是你選擇了憂鬱》,剛好可為憂鬱及不快樂的現代人提供一帖良藥,在此與大家分享。
接觸這本書的機緣,是由從事學校輔導工作多年,內人的介紹。她在工作上經常運用現實治療理論來助人,有時會與我分享現實治療的觀念。現實治療是在選擇理論架構下的實際應用工具,於是她推蔫我看這本書。其實現實治療不僅是專業的諮商理論與技巧,同時也適合一般人使用。
面對關係的緊張與衝突,我們總是認為「如果對方能夠改變就好了」。但是本書告訴我們,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當我們習慣以我們認為對的事情要對方照著 做,這種以操控方式強迫別人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對雙方的關係的增進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雙方關係的緊張,彼此的距離反而會愈拉愈遠,最後你就會感到無比地 憤怒及憂鬱。除非你了解到你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並放棄操控對方的意圖,你們的關係才有可能獲得改善。
對於關係的改善,這本書指引我們一些方向。 作者用簡單的觀念並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在看完本書以後,深深覺得選擇理論有效而且實用。這個理論架構可以創造一個不批判他人、不控制他人的世界, 透過選擇理論我們會了解到操控別人是不智的行為,外在控制只會造成關係的疏離而對問題的解決於事無補。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懂得尊重他人的選擇,我們將 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美麗世界!
屬於我們的美麗世界,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完美世界的圖像,也就是所謂的優質世界。每個人的優質世界不一定會相同,但這優質世界中會有我們想要在一起 的人、想要擁有和經驗的事情及信仰觀念與遵循模式;所以當我們和特定的人在一起擁有、使用或經驗某些特定的事情,把這些特定的信仰付諸行動,比其他人在一 起或作其他事感覺要好多了。
但如果放入優質世界的人想要操控我們,要我們去做我們不想做的事,我們就會與他慢慢疏離,就會造成關係的緊張與衝突;最後我們會選擇把對方的圖像從優質世界中移開,通常下這樣的決定是痛苦的,但那也代表彼此關係已經很難挽回了。
我們須掌握住「你的行為會造成雙方距離疏遠或拉近?」的原則,才能與身邊的人維持良好的關係。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為,關鍵就在於我們到底 願意為增進彼此關係做什麼樣的努力?過去我們習慣一味地問自己的感覺、指責對方的不是,但卻忘了面對真實的現在,雙方要有共識:關係的改善是現在最重要的 事情,然後共同面對問題想出解決之道。
問題可以解決並是不在於別人該做什麼,而是在各自雙方願意互相妥協做出讓步。當雙方都了解到「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時」,兩個人就處在「解決圈圈」中了,也就是葛拉塞博士對各種關係的改善所提出的實務方法。
憂鬱,我們都知道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出了問題,當問題造成壓力使我們無法承受時,我們就會感到無比憂鬱。但葛拉塞博士告訴我們,憂鬱是可以選擇的!你 的憂鬱的源頭來自於關係的不滿足;如果你與周遭的人際關係無法得到滿足,身心系統的創造力便會介入,讓你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服,於是我們選擇以憂鬱或 疾病的方式逃避面對問題或藉此壓抑我們心中的憤怒; 但如果我們關係課題可以獲得妥善解決後,困擾我們的身心疾病就會迎刃而解。
這本書舉了夫妻、親子、學校及工作職場中的許多實例,淺顯易懂,非常值得我們多加學習及參考運用,如果能夠熟練選擇理論的觀念和技巧,適時地予以推廣,相信可以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愛、自由與樂趣而沒有憂鬱。
好書推薦
- 書名:《是你選擇了憂鬱-善用選擇理論改善婚姻、家庭、學校和職場關係(Choice theory – A new psychology of personal freedom)》
- 作者:威廉.葛拉塞(William Glasser,M.D.) 曾璿憓譯
- 出版者: 商業週刊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 出版年月:2003年4月
摘要
本書作者威廉.葛拉塞(William Glasser, M.D.)是美國南弗羅里逹州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暢銷書的作者。他深信人們的衝突源至於想操控他人的迷思,但實際上人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沒有人能強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唯有放棄想要他 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照章行事時,我們才可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威廉.葛拉塞認為「良好的關係對成功的人生非常重要」,他主張我們會煩惱及憂 鬱多半來自於「不滿足的關係」所造成。這本書探討不滿足關係的成因及如何做才能和別人的關係達到和諧,討論如何在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上司下屬 關係都能大幅改善,使人類進步能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
http://www.lifeparty.idv.tw/blog/archives/75
網友和亭
"決定",一個很自我的字眼,在書中把精神性疾病用故事的方式述說出來,他一直用引導的方式,讓病者說出自己的問題跟解決方法。
他有別於一般的分析這類精神性疾病的書籍,不會讓人覺得沉重而難過。而且他也不把這些病人當成有病的人,只當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而他是提供解決的方式的人而已。
整個看起來很輕鬆又有趣,而且還有下文。他一直認為任何行為都是一種選擇,選擇對於自己覺得最好的平衡方式。
我覺得沒錯!在生活中,一直在做選擇,決定自己要不要快樂...,決定一切行為。
在很多時候,當自己不能解決某些問題時,會轉化成另一個方式,試圖從中取得平衡,但自己卻沒有去想到這背後的隱藏訊息,所以很多狀況就一直循環。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