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你決定了憂鬱
序
威廉‧葛拉賽博士,謝謝你為籠罩在我們心靈的精神病學陰影帶來一線曙光。本書為一座引導人們進入一個以個人責任和良知抉擇為基礎之令人滿意、更光明的境地之燈塔。
現代社會,個人生活品質受到人們的痛苦,以及受到生物與遺傳理由的逼迫和可藉藥物或電休克療法加以糾正等不周延的信念傷害,堪稱莫此為甚。現代精神病學虛構了有關人性衝突和感情痛苦等最醜陋的故事--將之縮小為不好的基因和不均衡的化學反應。
如果我想滅絕一個人的生活,就會說服他生物精神醫學是正確的--各種人際關係是無關緊要的、抉擇是不可行的、一個筋疲力竭的大腦物理過程主宰了我們的情緒與行為。如果我想削弱某人產生同理心、愛戀關係的能力,就會為他開處精神治療的藥物,而這些藥都會使我們最高的心理與精神功能變得遲鈍。如果我們無法體認良 好的生活是由愛戀關係構成的,生命就沒有意義。如果我們不了解如何遵循以完美的原則為基礎做出的良知決策,生活就沒有希望。這些原則之一是自行負責,而不 是控制他人。另一個原則是奉獻自己,而不是批評或抱怨。
---------------------------------------------------------------------------------------------------------------
威廉‧葛拉賽博士明確地告訴我們,快樂與成就取決於我們的人際關係品質;選擇決定了我們擁有或即將擁有哪種關係;控制他人不是達成願望的途徑。他戲劇性地以編劇的想像力證實這些事實。雖然他很婉轉,但他的故事證實了關切與同理心的關係為所有心理治療的核心。
雖然我闡釋了如何在每位個案身上運用這個抉擇概念,但它仍是個革命性概念。但它不是嶄新的概念。我在《現實療法》書中同意湯瑪斯索茲(Thomas Szasz)的看法,精神病,如當時的理解,是不存在的。一九六五年存在一個以佛洛伊德對未解決、潛意識衝突的解釋為基礎之精神病理論。相對於這個信念, 本人的《現實療法》則主張個案並未生病。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不該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即使一九六五年前也有一些源自佛洛伊德學說的治療專家。其中之 一是艾伯特‧埃利斯,他創造的理性感情療法,目前稱為理性感情行為治療,依然被普遍遵循。因為現實療法,其他許多非佛洛伊德式的療法獲得世人接納。
本人一貫主張將人們貼上精神病標籤是錯誤的,唯此一信念尚未獲得接納。自本人一九六五年撰寫《現實療法》以來,佛洛伊德教義已被基於生化因果之新精神病理論取代,但精神病的概念依然完整如初。當代的精神健康開業醫師解釋說,精神病是大腦化學失衡造成的。新一代的器質性精神科醫師宣稱藥物是矯正這種失衡現象的 最好方法。
本人依舊篤信、並在書中詳細敘述的是,精神病的器官因果關係與佛洛伊德的主張都不正確。不考量因果關係,被標誌為精神病的是當人們無法滿足所望的根本需求時,如愛與權利,選擇表現自我的數百種方法。
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目前大都開處方給病人。就某方面來說,目前的心理治療思維是,病患的症狀和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幾乎無關。我強烈駁斥這種生化因果關係的程度和之前撰寫《現實療法》時駁斥潛意識衝突的概念不相上下。我在本書中證實了,當個案開始做更佳、或更令人滿足的選擇時,症狀便不藥而癒了。
我在本書中敏銳地專注於自認是幾乎所有個案問題的根源:目前缺乏滿意的人際關係。通常我另外以「封閉」一詞來敘述這些不滿意的關係。我強力主張,這種封閉不但導致那些人需要心理諮商,更使得我們選擇通常稱為精神病、犯罪與上癮的痛苦、破壞性行為。
我了解「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根本是自己的抉擇」此一主張和目前的思維大相逕庭。但我在書裡為每位個案諮商的過程證實了這個主張。此外,我準備在任何精神治療教學醫院的大眾面前,與個案一起現身說法,以證實自己想法的有效性。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1780045196&Actid=tornado

是你選擇了憂鬱
書中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論的部分,告訴讀者什麼是選擇理論、外在控制心理學、解決圈圈以及所謂的優質世界。
第二部分是描述作者接觸的臨床實例,感同身受的實例隨時發生在我們的關係中--親子、愛情、婚姻、職場,在人類重要的這四種關係中,只要你運用選擇理論,揚棄外在控制,其實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第三部分講的是,讀者更可以把學到的擴大到生活的社區,從而創造優質社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1700043448&Actid=torn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