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ush2010/01/29 15:40 

我是長期吃精神科藥物的人,就是所謂一般人所說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精神科觀察部落格的一些文章可說是非常說出關於台灣精神科醫療和得精神疾病的人說不出口或不知如何說出的長久心聲..等等總總的無奈和心酸痛苦...!!


當然完全抹殺精神科醫師的幫助言語,是偏頗了些。但得憂鬱症或精神疾病的人(絕對)不會是吃藥而好的!頂多是抑制症狀惡化,讓病情至多維持回到一個 狀況下,剩下真正讓患者好起來的是病況穩定後病患本身開始有些能力去尋求資源,或家人、朋友或社會、心理師..等等的幫助才是讓其病患真正治癒的關鍵。


導致病患生病其內在傷害性自己的觀念想法沒變、外在環境如果都還是惡劣而無改善,吃藥會好!我是覺得你說的那位吃藥會好的人你應該跟他不熟!因為吃藥是(不可能)會好的。


精神疾病是一個很特別的疾病,他是一個(結果)的疾病,反應著是這個國家的社會、家庭、普世價值觀(卻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的問題,家暴、亂倫、 觀念的衝擊、同性戀、中性人對愛對性...、大環境的普世價值觀觀念、競爭、高學歷、經濟壓力....等等等等,有時得精神疾病的人往往其實狀況反而是出 在患者的扶養人或親屬身上...,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一個精神科醫師或一個讀過幾年病理心理學可能人生雖然也有挫折但還算單純的人生經驗的人可以解決得了, 他們也不是神。


我的感觸是真的不要太疾病化任何人,現在資訊非常發達複雜,人也是。但社會的彈性卻沒有因此趕上潮流,因此...。隨便去吃精神科藥,或許可以立即 性看到些效果,像您說的有些小孩的確過動的已經超出太多狀況,那在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時,吃藥的確是個方法,只是令人擔心的事,因為一般人對精神心理開始 有些認知或印像後,開始對週遭人的行為去疾病化,例如某人可能不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行為,以前可能頂多說他是怪咖異類,現在卻可能要他去看醫師!!


致於有些小孩的確是比較好動或許他只是覺得上課很無聊沒興趣或許父母太寵她或許他就是不喜歡不適應台灣某些學校的教學模式,但可能他對有興趣的事看 卡通時玩電動玩具時捉昆蟲時多專心!但有些父母卻因此著重怕小孩無法專心課業成績不好競爭力變低就但帶去看精神科吃藥,卻會適得其反的。


精神科藥物是會上癮是有副作用的,我就是10年多的白老鼠,雖然是自願的,但因為了解所以大人吃就夠了,不要連孩子都來,前幾年我曾經在看診時看到 一個小朋友在認真讀貼在門診牆上藥商貼的憂鬱症藥物治療週期效果的海報,而他父母似乎就是因為他不容易專心成績差但他來看診,我很難過而生氣才認真的向醫 院申訴,把那張早貼了也有好幾年的藥商海報不是真實根據的解說單子給撤掉!


人,只要是人不管是總統、或聖嚴法師..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和可能,醫師醫療糾紛當然也會發生在任何疾病例如精神疾病上,但是精神疾病的醫療疏失要 從何去查證呢?一個有社會地位專業精神科醫師、一個是被某些人適為腦袋不清社會不定時炸彈的人,如果真有什麼醫療疏失,社會人士又會偏向相信誰!?


總之我覺得台灣對於精神疾病有不一樣想法的人太少,不了解或偏見的又太多,這個精神科觀察部落格我覺得說出(真實),或許對精神科醫師和一些文章有負面和偏頗,不過比起更多更多更多推崇現在精神醫療的人也實在只是小螞蟻效果而已~





---------------------------------


謝謝你們

我回應時是有點激動,我也會反省

因為我本身其實是精障家屬,看了太多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psych 的頭像
    nopsych

    精神科觀察blog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