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氾濫成災的利他能


安親班老師私自拿「利他能」給孩子服用,固然駭人聽聞,但是由精神科醫師處方給予時,就可以放心嗎? 


本人於半個月前,才因在門診看到太多被老師不當要求去看兒童精神科,服用「利他能」藥物的學童,而拜訪了教育局長。甚至有老師向我反應,有些家長直接把藥物「寄 放」在導師處,由導師自行依孩子今日在教室的表現,決定要不要餵孩子吃藥。孩子彷彿在集中營或「類白色恐怖」的統治中,集體管理,不聽話的孩子就餵藥,使所有的 孩子馴順一致。 


究竟台灣目前有多少在服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兒?這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人類社會結構與集體氛圍是否會影響此疾病之診斷?過動兒越來越多,純粹是因為診斷的技術越 臻熟練,還是現在的教育環境,無法容忍越趨多元的孩子樣貌,醫療則是一味強調「正常」,忽視孩子的個別性之下,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的結果?對於如此特別的孩子, 學校與醫療除了要孩子看病服藥之外,還做了什麼真正能幫助孩子的措施? 


「如果讓我們學生每天都能打兩三個小時的籃球,學校裡的霸凌事件一定會減少許多。」這是我的孩子在國中時發出的感慨之言。可是,現在教育現場的狀況,卻是適得其 反。 


早晨,就是以「安靜」、「不准講話」、「寫測驗卷」做為一日之始。上課時是鐵定要坐在座位上,下課了,大家也還是幾乎在教室內;放學直接到安親班、才藝班或補習 班,繼續在狹窄的密閉教室內坐著,直到晚上七點、八點、九點,甚至半夜十二點。一週兩次的體育課,偶而還要被借去考試。這群正逢精力最充沛、對事務最好奇年齡的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痛快地活動呢?沒有給孩子充沛活動的機會,硬把孩子關在教室內,關得孩子坐不住,再說孩子是過動,必須看病吃藥,豈不成了「欲加之病」? 


我曾經遇過因為被老師誤會,又不容許辯解,還被罰站,憤而撕毀教室佈告欄的孩子;與同學發生衝突,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叫全班的小朋友,全部離這個小孩一公尺以上, 結果遭同學排擠,成了「孤島」的小孩;一個剛從山上小學轉到高雄市區的學校,像從在大草原上奔馳,淪落到被關在寵物籃裡一樣的小孩...,這些小孩全部被導師以 「過動兒」之名,要求家長帶去看兒童精神科!而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失去能力與動力去瞭解與傾聽,進而適當處理孩子的老師,以及要在學校「威權」甚至「威嚇」的險惡 環境中生存的孩子,有人肯聽孩子的心聲嗎? 


當孩子看了兒童精神科醫師,又有多少孩子會被醫師開立「利他能」的處方?常有家長向我抱怨:「為什麼醫生只是憑著量表,沒有跟孩子有多少接觸,就可以下診斷開藥 ?」、「為什麼醫生說先服藥再說,也算是一種間接診斷?」美國的多面奧運游泳金牌得主「水怪」費爾普斯,也曾是被醫師診斷為必須服藥的過動兒,如果那時他的母親 沒有把他帶到泳池,而是帶到兒童精神科醫師那裡,遵從醫囑聽話服藥,還會不會有今日的「水怪」呢? 


在肯、羅賓森與盧、亞若尼卡合著的「讓天賦自由」一書裡,描述一位無法安靜下來上課讀書的孩子,去看一位兒童心理醫師。醫師讓孩子獨自在房裡,然後和孩子的母親 一起觀察孩子獨處時在做什麼。結果孩子隨著音樂,韻律感十足地舞動身軀,醫師告訴孩子的母親:「妳看到了吧,妳的孩子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份,帶她去上舞蹈 課吧!」這個孩子長大後,是「貓」與「歌劇魅影」等名劇的編舞者─這樣的兒童心理醫師,在台灣有幾人? 


我並非反藥物精神醫療,只是.....實在太超過了!這不是兒童精神科的中心精神嘛!


本文由【李世隆醫師】所提供

刊載於KingNet熱心醫師部落格

資料來源: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2062&category=%26%2365533%3B%26%2365533%3B%26%2365533%3B%26%23303%3Be%26%2365533%3B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psych 的頭像
    nopsych

    精神科觀察blog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