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心理衛生改革運動的時代來臨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03/01/17)



某媒體曾報導,三軍總醫院計畫使用大腦扣帶迴燒灼術 (Cingulotomy)治療一位有強迫症狀(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患者,此已引起各界的震撼與討論。如果沒有民眾熱心投書舉發,如此違反人性的醫療處遇,仍然在台灣醫界的死角與暗處不斷地進行著,中國時報還指出台中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在五、六年前即開始以此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強迫症與重度憂鬱患者。三總負責發言的醫生解釋是在各種治療都沒有效果之下才考慮進行此手術,他且認為此舉可改善強迫症狀達五、六成(但據Darin D. Dougherty等人在2002年最新發表一項長期追蹤的研究結果,44位接受Cingulotomy治療的OCD患者,其中到達預期改善程度的比例只有32~45%),他還力陳癌症病人減輕疼痛也都是使用相同的燒灼手術。

由其看出,台灣的精神醫療專業真的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及狗急跳牆的地步。「扣帶迴燒灼術」是將大腦邊緣系(limbic system)中具有情緒功能的部份去除,此舉雖可去除異常反應的可能性,以減少自我傷害的機率,但相對可能永遠喪失「情緒反應」的功能,真是不可想像這會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許,精神醫療專業可能早已習慣這樣非人權的處遇模式,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患者因藥物或其他醫學治療方式使某部分的認知及情感性反應喪失或是發生遲緩、呆滯現象,也有的是養成長期依賴某些精神藥物。另外,更荒唐的是將精神疾病患者與癌症末期病患相提並論,我們很難想像精神科醫生是如何看待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存在價值,他()們難到沒有擁有未來的自主與決定權。

此民眾告發的精神醫療爭議事件,可能與該醫生與當事人之間未充分溝通所致。以目前精神醫療的生態來看,當事人要得到真實且充分的資訊(身心的負面影響及癒後的程度為何),還是一個未實現的美夢。時下一般精神科醫生能得到家長的瞭解與同意,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但這樣的情況之下,當事人的想法與意願往往就更被忽視或犧牲了。另外,三總醫生也強調該位強迫症患者是在面臨治療瓶頸之後才會考慮為其進行燒灼扣帶回手術,以現在各醫院精神科醫生的每日滿載的看診人數,要做到詳細、周全的身心症狀評估或診斷,來確定已施盡所有治療仍無效果,這可能是一則醫療神話。

長期以來,我們台灣社會一直漠視受助者(consumer)權益促進的問題,尤其是在精神醫療專業尤其嚴重。以精神病患來說,雖然目前一些康復之友自助團體,但仍未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向政府或醫療體系爭取癒後與持續照護的資源。也許,身為受助者周遭的醫生與家屬,可能無法為當事人的意願與權益設想,而單只從自己的角度與利益出發。目前每天不斷發生醫療糾紛,病患或家屬在遭受不當傷害之後,上街頭或是向醫院丟雞蛋,為自己爭取一個公道,令人不解的事情,但卻很少有精神病患或其家屬提供類似的訴訟與補償。從來沒有人心理衛生專家學者去正視或督促精神診斷的正確性、精神藥物的負作用,以及「心理問題」的標籤對人其後一生的影響,這些不當或錯誤的精神醫療傷害並不低於其他身體方面的醫療傷害。

台灣精神醫療品質及專業倫理之不能提昇,有很多原因是來自於其專業本身的迷思與謬誤,這次扣帶回燒灼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例如供奉DSM-IV(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為聖經,將人的心理困擾與問題歸類出種種疾病名稱,並且在生理、神經與遺傳等機制中去尋找引起這些異常的原因,並且堅信心理困擾是疾病的一種,進而設法去「治療」(藥物或電擊、手術等相關醫學處置)。雖然這些種種來自台灣醫療傳統的理直氣壯,但目前精神科醫生除了對具有精神症狀者束手無策外,也只能開藥給被他()們標籤為「反社會行為」的人、將不受管教及逃家的青少年送進精神科隔離病房、為流連網咖的學生「成癮行為」開立藥物處方。這些治療策略都無效之後,再搬出精神分析的理論,將佛洛依德(出生在一百年前的捷克)的思維與夢境,有如乩童神棍一般,強加附會在21世紀台灣人民的內心世界中。台灣的人權價值淪喪與精神醫療專業頹壞到此種地步,真是令人失望與氣結。

根據國外的研究文獻顯示,人類的問題仍無法完全用病理模式來概括,亦不能完全適用解決我們生活面臨的所有問題,因為其中涉入了複雜的社會與心理決定因素。另外,人的行為是發生社會脈絡中,並且不斷與其互動,因此所有行為 (含健康與障礙) 的發展都受到個人需求、能力、環境資源與機會之匹配與否影響。所以一位真正負責與有作為的心理衛生專業者是同時考量社會、政治與經濟因素對其受助人生活、心理安適與健康的影響,並且除直接協助當事人之外,也著手努力去促使一些正向改變在當事人所處的家庭及社經環境,而不是如同醫療模式所為,只會穿著白袍將問題歸因於個人所造成 (blaming-the-victim) 。雖然這些新觀念的改變,對於台灣長期處在自我價值自我利益世界中精神醫療或其他心理衛生專業來說是很難做得到的,但只要是對受助者有益處與效果的事情,我想這是心理衛生專業相關責無旁貸的。因此,你()們的高尚社會地位與優渥生活條件是建立在這些成千上萬陷於內心困頓(有時還需遭受身體的不人道對待)的受助者身上。

翻開美國心理衛生的濫觴史,經歷幾世紀來對精神疾病之妖魔化標籤、達爾文進化論的謬論與精神病院非人性且無效的處遇,終於在1950年代民權運動影響下,激發出一連串心理衛生改革運動的火花,一些有識之士、民間團體、學會及研究機構不斷表達對於心理疾病治療處遇的看法與批判,加上政府領導者與國會大力支持,更立法通過諸多具有開創性的心理衛生相關法案。在這些大膽、創新與激進的改革影響下,從此打破精神病院的高牆藩籬,開啟有別於精神醫療模式的一道協助之門,除使狀況改善的精神患者回歸社區正常生活,亦讓每年四千萬的深受貧窮或心理困擾的人們,得到更完善、多元、便利及持續地受到照顧。加強心理衛生相關預防、諮詢與教育,也是一個努力的重點方向,以減少未來產生更多心理困擾的人數。

反觀我們國內的情況,心理衛生相關的專業水準仍停留在十九及二十世紀初的時代,心理衛生的醫療模式大行其道,連相關臨床與諮商人員也跟隨在精神醫療的腳步,臨床與諮商心理師考試科目仍沿襲精神醫療的診斷與治療模式為主,臨床與諮商相關科系學生都競相以至醫院精神科實習為榮、以開立心理診所為未來職志。臨床與諮商心理的專家學者不斷致力於「心理師法」的立法工作,為自己或及學生謀取更大的就業機會,但是攸關成千上萬精神病患權益保障的「精神衛生法」,卻自民國七十九年公佈實施後,一直乏人問津與關心,沒有任何相關專家學者聯署提出任何修正法案。這樣的專業取向與發展情形是令人擔憂的,在不斷專業擴充之際,服務對象(被診斷為心理困擾或疾病)的人數與族群也不斷增加,但是專業的水準與成效仍未顯現(有時還倒退),可預見在不久未來這可能是一場台灣人民的災難。

幾十年來,美國心理衛生的政策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大力奔走、疾呼與對抗之下,成功地抗拒來自政府政策與醫療体系的種種不當干擾,並已縮小民眾心理衛生需求與專業服務資源至61的比例,雖然專業服務資源還是永遠都無法滿足全國人口的心理衛生需求,但美國心理衛生相關專業似乎已找到因應之道,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式去治療與預防。看到美國這些寶貴經驗,我們應該有所洞悉與領悟,並激發出目前及未來我們台灣本土應該走的方向。台灣心理衛生改革運動的時代已經來臨,在變動的大時代中,心理衛生專業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要堅持做「對」(VERITAS: truth)的事情,環境就會因我們的努力而改變,使每個人都能過著適合、平等、快樂的生活與追尋有價值的人生。

在此,我想對身受心理困擾的人們說句真心話,現在所受心理磨難並不單是你(妳)們自己的錯,你(妳)們不應該再沉默及被誤解下去,你(妳)們有權發出自己內在的需求與聲音,你(妳)們有權拒絕不當的醫療對待與標籤污名化,你(妳)們有權對社會討回一個公道,你(妳)們有權爭取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你(妳)們有權利與能力為自己走出一條快樂人生的大道。真的!你(妳)們絕對具有這些同樣身為人的權利與資質。最後,我也誠摯地呼籲台灣心理衛生專業的醫生、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以及系所學生等,一切回歸到以受助者的價值、需求與利益為考量重點,受助者才會因你()們專業的協助,重獲生活甚至整個人生的快樂力量。也許從此受助者角度出發的專業工作,很難在精神(成就感)與物質(收入)方面得到回報,亦不可能成為電影中心理醫生的美夢幻覺或是成為史懷哲與德雷莎修女之類的聖人,但你()們卻實實在在是受助者生命的貴人,這也不正是你()們從事心理衛生專業的初衷?!


引用來源:

http://blog.roodo.com/compsy/archives/2772659.html#comment-20237215

--------------------------------------------

 

這一篇文章很讚
尤其是大腦扣帶迴燒灼術 (Cingulotomy)的部份令人震驚

這一篇文章是2003年撰寫的
裡面有部分提到精神衛生法,現已修法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