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輕生 當個自殺守門人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藝術經理人燒炭自殺的消息受到社會矚目,自殺事件層出不窮,是近年國人10大死因之一。自殺防治成為公共衛生及心理衛生工作 重要課題,11月8日「台灣醫學聯合會」針對政府自殺防治策略提出說明,呼籲民眾加入「自殺守門人」行列,挽救可能消逝的生命。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歷年死亡原因資料,自西元1997年起,自殺連續 11年進入十大死因之列、自殺死亡率每年維持在每10人/10萬人口以上。自1993年至2006年,自殺死亡率逐年上升,2006年達到高峰,每10萬人自殺死亡率達19.3人,是1993年的3倍。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暨社會醫學科教授李明濱表示,為降低自殺死亡率,行政院在94年5月核定「全國自殺防治策略行動方案」第一期計畫,設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安心專線,建置自殺通報關懷系統,擇定11個縣市試辦先導區及推廣區計畫,推動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的重點工作。
李明濱指出,一般而言,45歲以上、曾自殺的男性、抗拒協助者、曾受精神科治療、喪失身體健康、經歷死亡或分離、退休或失業、單身或離婚鰥寡都是自殺的危險因子,從國外的臨床研究來看,許多自殺者都有精神病史,但台灣的比例卻不高。
據統計,44%自殺者死前會向別人透露,有自殺意念者可能也有憂鬱或躁鬱傾向;或許未被診斷,但卻反映在生理情況如頭痛、胃痛、便秘等。
李明濱說,若醫師長期門診發現病人久病不癒,應懂得加問:「你心情好嗎?」李明濱說,不少病人聽到醫生問了之後都會大哭,就能轉介、加以藥物與心理治療,避免自殺。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醫師廖士程解釋,曾企圖自殺者是自殺高危險群,如何持續通報追蹤觀察相當重要。李明濱說,國外的自殺死亡檔與全民健保資料串聯良好,這能協助政府利用生前醫療服務利用形態,找到防治自殺的更明確介入點。
廖士程表示,自殺防治需要多管道協助,除了醫療系統外,若自殺者面臨家暴或失業問題,也需要社會支持系統協助。目前政府已實施「全國自殺防治策略行動方案」第二期計畫,結合各領域專業促進醫療及非醫療體系的自殺防治網絡。
李明濱認為,最重要的是「自殺防治守門人」的教育訓練,目前醫院都有量表,醫師應加強利用,隨時注意病人的情緒。在學校方面,他也主張加強輔導老師與校護對精神疾病與心理轉介的認知。
「每個人都是自殺防治的守門人,只要敏感度夠,都可協助轉介。」李明濱呼籲民眾對自殺防治多加認識並參與,有利政策推行,也能作到「珍愛生命、希望無限」的目標。
圖說:台灣醫學聯合會9日舉辦「自殺防治的挑戰」研討會,針對自殺防治策略提出說明,並呼籲民眾加入「自殺守門人」行列,挽救任何可能消逝的生命。圖中呈現激烈變化的曲線為燒炭自殺死亡人數統計。(圖文/郭晉瑋)
南縣/南台科技大學舉辦中小學教師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南台科技大學13日假S703舉辦「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共有國民中小學教師約八十餘人參加。會中邀請佛教界素有聲望的釋慧開法師和高雄師大的丘愛鈴教授到校演講。
慧開法師並在會中提到印度 菲律賓等國,物質文明雖然落後,貧窮人口也很多,但是卻很少聽說有憂鬱症患者或自殺事件。這很值得作為我們追求科技文明的一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