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市場 國際藥廠搶登陸
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今年中國醫療消費就有機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由於大陸醫療產業消費力 驚人,加上還有8,500億人民幣醫改商機,吸引國際大藥廠紛紛向大陸 進軍,而國內的東洋製藥、佳醫和雙美更同步將在今年分別興建架構癌症藥廠、洗腎和醫美中心,備受矚目。
北 京大學醫學部理事長方偉崗指出,中國近年積極發展基因工程、疫苗和生物藥,全球現銷售排名前10位的基因 工程藥物和疫苗,中國已能生產8種。
專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生物產業的產值規模將超過3兆人民幣,而到2020年產值將達到6兆人民 幣左右,超越目前大陸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規模,成為中國的新興支柱產業。
為此,目前國際大藥廠也積極在大陸布建生產和研發基地,卡位市 場。
拜爾、諾華、默克都分別在上海和北京成立研發中心,投資額最高的是諾華藥廠,預計5年內投資10億美元在上海興建全球第3個研發中心。
除 此之外,瑞士羅氏、諾華和默克都以收購大陸藥廠來快速卡位,諾克收購浙江天元生物藥業85%的股份,而默克去年9月也以4,000萬美元收購蘇州泰珠科 技。
至於阿利斯康和輝瑞則都採取建置生產基地動作,在在都凸顯其強烈企圖心。阿斯利康並認為未來10年在中國的年增率訂在22%,到 2018年,銷售額將達到48億美元,中國成為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台灣製藥醫療廠商在中國的布局狀況,就初步統計,製藥業除了 早已在大陸開花結果的中化、永信和東洋等藥廠外,目前東洋更加碼與陸資廠合資約27億在上海興建亞洲最大的癌症藥廠;而佳醫則複製台灣成功經驗,與國營藥 廠在大陸建立洗腎中心,以目前佳醫光是在台灣即有200多個洗腎中心,而大陸30個省,且幅員又更遼闊下,未來洗腎中心的規模將十分驚人。
另 外,雙美則計畫與康晨瑞信醫藥集團旗下的普瑞森合資成立一百家醫美中心,卡位膠原蛋白針劑醫療美容商機。
康晨瑞信醫藥集團董 事長朱江認為,台灣藥廠質、量控制生產管理佳,而大陸有龐大的市場、資金豐厚,近來又陸續有國際級大藥廠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因此,兩岸的藥廠策盟將有機 會創造利基。
另外,方偉崗也看好兩岸藥廠的合作,甚至認為也可與歐美大廠結盟,營造多贏的契機。
方偉崗認為,台灣有IT產業 優良的技術和完整供應鏈,且藥廠的設立都以符合國際規範為主,配合藥品的認證,也以美國FDA標準為主,北京大學醫學部、方正醫藥希望能與台灣藥廠有各種 形式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