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災害受創傷心靈 避免變成憂鬱症
2009/08/11 13:07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1日電)莫拉克颱風引發的生命財產災情擴大,不少人被悲傷籠罩。精神科醫師表示,遭遇重大災害悲傷難免,但沈浸悲傷氣氛超過7天,有想死、失眠、半夜驚醒等情形,應就醫求助。
豪雨成災,中南部、東部受創嚴重,嘉義生命線主任、嘉義榮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明澤表示,雖然嘉義也是災區,目前災民仍忙於重整家園,臨床還沒發現民眾因創傷症候群大量求診情形,但預估1、2星期後會明顯增加。
江明澤表示,遭逢巨變,適時的哭喊、流淚有助情緒抒發,對身體健康有益,不過,超過1星期,悲傷情緒就可能成為習慣,及時就醫求助的話,可透過心理諮商協助走出悲傷;悲傷超過2星期,就可能變成憂鬱症,必須用藥。
江明澤提醒災區民眾注意身邊親友有無胃口喪失、活動減弱、表達不清楚,口語透露想死,有失眠、半夜驚醒等症狀,超過1星期沒有改善者,應協助其就醫。
至於有些民眾看著電視報導感到不舒服、難過,他說,適度的惻隱之心是好的人性表現,但若因此陷於悲傷太久,應避免再接受災難訊息,暫時脫離,921災民等有創傷經驗者,最好不要觀看災區報導,以免被勾起回憶,心理陷落過快,引發重度憂鬱。980811
竹醫設急性悲傷輔導 協助療傷止痛
2009/08/11 00:07【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院長張景年表示,每次看見突逢意外事故而痛失親人的家屬,無法接受意外的悲痛情景,著實令人不忍,為幫助及陪伴他們調適傷痛、度過低潮,該院積極推動「急性悲傷輔導」計畫,聘請個案管理師進行輔導。
新竹醫院急性悲傷輔導個案管理員彭月枝表示,喪親對生者的身心靈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實屬巨大,像此次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的意外傷亡,定對突遭喪親者造成極大悲痛。
現今,社會大眾重視心理輔導的專業與需求日漸增加,然而能提供給喪親者的輔導團體,其實不太多,為了協助喪親者能使憂鬱、憤怒及內疚的情緒得到適當的釋放,跳脫哀傷陰霾的世界,該院將邀請專業講師,以團體心理治療模式,幫助喪親者抒解悲傷情緒,能更順利地走出生命的傷痛。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在風災時喪失親人,常讓家屬痛心欲絕,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大自然的災害是能為力的,應轉換行情,看看現在到底還能為其他家人做什麼。
家屬要接受其喪失的親人非自我或人為因素所造成,在當下,需先完成能做的事情,如重建家園等,潘醫師表示,家屬的首要工作是要先渡過災難才是。
另若發現有親朋好友喪失親人時,也應給予協助、幫忙,以免他們想不開。此外,潘醫師也表示,受災的民眾,也可上網或看電視找尋「協助的點」,看何處有協助發放物資、申請補助等。
遭逢巨變 當心創傷症候群
2009/08/10 17:41林怡秀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報導】颱風莫 拉克來勢洶洶,釀成許多難以彌補的家庭悲劇,不少災民在心靈上所受的創傷一時間難以平復。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精神科主任林耕新醫師及榮主診所團體醫療總監吳 光顯表示,這種「創傷後壓力」,會出現焦慮、緊張及失眠等症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俊仁也補充,除了焦慮之外,受創者還會做噩夢。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精神科主任林耕新表示,在面臨重大災變後,很多人會出現「經驗再現」的狀況。以921大地震來說,雖然已相隔10年之久,但後遺症還是存在,「像是一點小震動,平常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不過有人就會嚇得要跑出戶外逃生。」林耕新說,相似的情境會讓災民連結到當初發生災變的情緒,產生緊張、害怕,及抗拒的反應發生。
高 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俊仁也指出,除了焦慮之外,還會出現做噩夢、並在夢中反覆回到當時情境等症狀。「有些人可能過一陣子就好了,但有些人不僅 無法平復,甚至轉變成疾病,影響到日常生活。」黃俊仁說,表現在具體行為上,就是對任何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也不想和人群接觸,而小孩則是會出現「倒退」行 為,如不尿床卻開始尿床、抗拒上學等。
前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榮主診所團體醫療總監吳光顯則說,生性樂觀的人,面對巨變時較能自我調適,另外信仰的力量也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相反的,過去有過類似經驗、容易想太多的人,要再重新站起來也就相對困難。
林耕新則表示,除了情緒上的反應,也有可能發展成身體上的症狀,如全身酸痛、頭暈、胸悶、耳鳴、心悸等,「有些患者會以為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其實這是心理因素所造成。」
要 走出災變創傷,林耕新說,除了儘快回到生活常軌,找出活下去的動機也很重要,「因為一夕間突然失去一切,會讓人陷入沮喪絕望的處境,覺得人生失去希望。」 而黃俊仁則建議,這時家人的親情陪伴是關鍵,另外尋求醫療上的協助,找出問題源頭、建立自我調適的機制,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
精神科醫師趁著別人傷痛來宣傳
又要別人看診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