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類別:心靈復健
書名:蘿莉的美麗境界
出版社:智庫文化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九七六年的夏令營裡,一位十七歲的女孩在夜間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它就像是從陰間冒出來的鬼魅,那些聲音從此侵入了她的生命,一直折磨著她,不但奪走她的神智,使她生不如死,也差點送命。


  這本書是蘿莉˙席勒的發病紀實,它讓我們看清精神病神祕世界不為人知的一面,更可貴的是十三年後,蘿莉終於戰勝病魔而喜獲新生。


  在探討精神分裂症的諸多著作中,《蘿莉的美麗境界》在今天的地位,就有如當年那本暢銷書《我不曾應允你有座玫瑰花園》(I Never Promised You A Rose Garden)一樣,帶給那些精神病纏擾的病患一線希望,也教導我們希望與勇氣的一課: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重新開始。

 

導讀<從飛越杜鵑窩到迷惘的生命重擔>

六○年代曾經掀起一陣反精神醫學運動,重新對精神醫療對所謂病人的一切對待方式,包括從處置態度到基本哲學,都有了徹底而具顛覆性的改變。這一群運動中的主要理論者,包括法國的傅科(M. Foucault)和英國的雷恩(R. D. Laing),他們的著作如今也陸續引進台灣。然而,台灣一般民眾印象更深刻的,恐怕是這波運動的影響下產生的電影:《飛越杜鵑窩》。


在電影《飛越杜鵑窩》裡,男主角的一切反社會傾向被視為精神病症狀,而英雄力挽狂瀾的最後下場即是遭到殘暴的前額葉切除以後,失去自我靈魂的行屍走肉。而逃走的印地安老兄,則是在絕望中唯一奔向曙光的可能。


這些年來,反精神醫學運動雖然不再像六、七年代一般蓬勃發展,然而,這不一定意味著它所期待的一切理想遭受落空了;相反的,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那種期待以病人為中心,設身處地地想像他們身為同樣權利的「人類」所感受的一切,已經成為大部分精神醫療工作人員所接受,並且視為理所當然的職業要求了。


醫學界甚至進一步思考病人所感受的一切,希望從中理解可能的醫療契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 Schizophrenia Buttetin 長期徵求病人將自己的疾病體驗和治療感受寫下來投稿,和學術性的的研究論文同時並置,視為同樣重要的地位。


蘿莉˙席勒在專業寫作者協助下所完成的《蘿莉的美麗境界》,從這觀點來看,恐怕是極重要的作品。一方面,難得有一次醫生和各案都願意提供自己擁有的資料, 將疾病本身的內在世界所感受的,以及外人的立場所看到的,以適當的對話方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在專業作者的協助下,所有參與了這十多年來漫長治療過程的 同學、醫療人員和家人,特別是身為心理學家的父親和弟弟,娓娓敘述了當時的一切感受,直接或間接地呈現了家屬及其他親友經常的困惑和負擔。於是,這一本既 有疾病內心世界的聲音,又有病歷一般的檔案編年,也就成為相關醫療人員應該拿來當作教科書一般地拜讀的一本好書。


…………
蘿莉的的故事其實也等於一再地告訴我們,所有那些經常為世人所忽略,甚至輕視的病患,才是真正的生命勇者,在不斷挫敗的旅程中一而再地站起來。

 

王浩威
(
臺大醫院精神科醫師、中華民國精神醫學學會理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psych 的頭像
    nopsych

    精神科觀察blog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