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發現精神病相關基因 新療法有望

更新日期:2009/11/28 22:52

(中央社台北28日電)「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科學家已發現一種基因,可能有助於釐清精神病的成因。

ABCA13基因在罹患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及憂鬱症等嚴重精神疾病的病患身上較不活躍。

科學家期望,找出讓人容易得精神疾病的基因,能有助於開發新的療法。

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領導這個由各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

他們研究2000名精神病患的基因,並與另外2000名健康人士的基因做比較。

這項研究顯示,比起對照組,ABCA13在精神病患身上經常會出差錯。

愛丁堡大學精神遺傳學教授布萊克伍德(DouglasBlackwood)說:「對於我們瞭解某些常見精神疾病的根本因素,這是令人振奮的一步。這些風險基因能成為新療法的指標。」

研究團隊相信,這個基因能影響脂分子於腦部細胞的作用。研究今後將聚焦於這個作用究竟如何發生。

這項發現可望引導出讓精神病患恢復神智藥物的問世。(譯者:中央社鄭竹雅)981128

------------------------------------------------------------------------------------------------------------------------

精神醫學的學者們努力想要證明精神疾病是基因引起的

因為這樣的研究能說明為什麼精神分裂症是治不好的

精神科醫師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說要一輩子吃藥控制


用很簡單的推理可以證明這樣的研究一定是錯誤的結果

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是由美國精神醫學會投票表決而訂出

因此此書中的診斷症狀是投票討論的結果

所以用此書診斷成有精神疾病的人,分析出來的基因只是統計上共有的基因


大部分精神疾病不是大腦這個器官的問題

而是內心裡的問題造成的

精神疾病只是一種心理象徵


用基因去解讀只能證明一個人出生就決定有精神疾病

這輩子都有精神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psych 的頭像
    nopsych

    精神科觀察blog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