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內躁鬱症患者多在二十歲前出現症狀,但某些症狀易與青少年叛逆行為混淆。資料照片圖片: 1 / 1

 

【邱俊吉台北報導】一名小學四年級女孩,在校表現優異,某次考試不如預期,被點名後,竟衝上講台毆打老師,嚇壞全體師生;經輾轉就醫,才檢查出罹患躁鬱症。醫師表示國內六成躁鬱症患者二十歲前即會出現症狀,建議家長就算孩子還小,若察覺有失眠、情緒起伏等情形即應特別留意。

 

服藥後猛翻觔斗
接獲該病例的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葉啟斌昨時說,這名女童愛跳芭蕾,個性活潑,課業成績出色,因此當她在校發作,跳到講台上,握拳毆打老師臉部時,所有人都錯愕。家長曾帶她至某醫院看病,診斷是「情緒障礙合併憂鬱、焦慮情緒」,因此服用抗憂鬱劑,病情卻更嚴重。


葉啟斌指出,女童服用抗鬱藥後,不但失眠,還不斷翻觔斗、跳芭蕾;至三總就醫才發現是躁鬱症,但服用抗鬱藥反而增強躁症症狀。葉啟斌另外表示,美國青少年躁鬱症患者在最近八年成長四十倍,台灣可能有同樣趨勢,值得注意。


國內臨床發現,躁鬱症患者有六成在二十歲前出現症狀,但某些症狀易與青少年叛逆行為混淆,台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青春期叛逆時間較長,躁症行為則有周期性、反覆性,要及時發現其不同,就有賴老師或家長平時多觀察、關心。

 

躁鬱症注意事項
.躁鬱症往往先出現憂鬱症狀;經常有憂鬱情緒者,為躁鬱症好發族群
.研究顯示,個性活潑者相對於文靜者,罹患躁鬱症風險較高
.家族有人罹患躁鬱症、經常失眠、有注意力過動症病史者,患病機會較大
.患者在20歲前多有症狀出現,因此當兒童、青少年「不聽話」且有「主動挑釁、衝撞」行為,家長應請教老師及醫師,以免延誤治療
資料來源:葉啟斌醫師、許正典醫師

 

---------------------------------------------------------------------------------------------------


抗憂鬱藥物很容易引起躁症

本來憂鬱的人會有暴力或狂躁

這是精神科醫師不願面對的事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psych 的頭像
    nopsych

    精神科觀察blog

    nopsy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