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者沒有資格說憂鬱?
中時記者-全嘉莉
http://blog.chinatimes.com/lilynice/archive/2006/10/16/118828.html
一位很親密的友人,容貌姣好、個性活潑、子女健康可愛、家境良好,從來不需要為了經濟問題傷腦筋,從旁人的角度看來,她屬於幸福的家庭主婦,但一年前開始她覺得自己很不快樂,大學時代就困擾她的睡眠障礙,顯得更加嚴重了。精神科醫師說,她罹患的憂鬱症,她問我:「憂鬱症很可怕嗎?」,我將採訪及醫學文獻所獲得的資訊整理後告訴她:「是應該要當心,但目前藥物治療8成有效,配合醫師就不必太擔憂!」。
但她丈夫很不理解的問我:「怕她照顧小孩太累,家事、孩子的接送及陪伴,只要有空一定不偷懶,為何妻子會有憂鬱症?」我只能回答他:「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友人的丈夫認為妻子完全沒有應該憂鬱的因素,她家庭和樂、經濟不虞匱乏、想要生小孩時不久就受孕,覺得一個兒子很孤單,想要女兒來陪伴,又產下很可愛的女娃,順順利利的,而她的個性也很爽朗,原本是個人們眼中的開心果,心情不好的朋友找她聊天,聽了她不間斷的笑聲,也感染了她的喜悅,一掃陰霾,因此她的朋友很多。這樣的人,怎麼想,都不可能會有憂鬱症?!
很多憂鬱症的家屬(包括友人的丈夫)對於憂鬱症很不能諒解,「她擁有快樂的條件,找不到任何讓她憂鬱的理由!」這是友人丈夫最大的疑惑。
憂鬱症需要理由嗎?
根據精神醫學的說法,有些人面對壓力或是不順遂的生活事件時,可能會誘發憂鬱的症狀,尤其是經濟狀況不佳,特別容易出現負面思考。因此經濟不景氣導致憂鬱自殺的案例,多過人們遭逢無情天災。
然而那些以世俗眼光認為他們應該很快樂的人,為何還會罹患憂鬱症?因為大腦「生病了」,生病的原因不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一億人有憂鬱症,已經是全球第 4大疾病。研究並顯示,自殺死亡者中有87%的人生前曾被診斷罹患憂鬱症,做好憂鬱症防治,很大一部份來說就等於預防自殺事件的發生。
治療了一年,友人的狀況起起落落,時好時壞,丈夫愈來愈沒有耐心,不能給她壓力、要鼓勵她、也不能讓她太勞累,他變成了廣告中的「超人老爸」,有時後丈夫甚至懷疑妻子藉此「耍賴」,其實根本沒有病!友人的父母親認為女兒「太閒了」才會胡思亂想,哪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憂鬱症?是醫師胡謅的,而且吃藥、換藥,沒病都吃出病了,或許不吃藥就沒事了。
我強烈建議千萬不要隨意停藥,繼續跟醫師配合,但是當友人問我:「真的有醫師說得這麼嚴重嗎?我應該很快樂的,為什麼會有憂鬱症?」當我看到抗憂鬱的藥物不斷「創新」、商機無限的時候,我有點猶豫了,而且當我告訴友人:「再給自己半年的時間!」時,我腦海中居然出現大藥廠的老闆躺在私人大型遊艇裡,抽著古巴雪茄,喝著法國紅酒,手中一疊百元美鈔灑在滿是美女的舞池上。
美國前10名暢銷藥品中,抗憂鬱藥物就佔了兩項,但是根據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審格6項市面上暢銷的抗憂鬱藥物發現,完全沒有療效的「安慰劑」(或許只是普通維他命或是澱粉),「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也有8成,雖然比真正抗憂鬱藥物治療效果略低,但重要的是----絕無副作用(註一)。
憂鬱症的嚴重性有被過度炒作嗎?假設一個市場性導向的醫療系統想要獲得最大利益,方法就是讓你覺得「你有病」或「你即將生病」,甚至是「讓你擔心可能會生病」(註二),如果藥品的利潤這麼高,而專業的醫學期刊又不值得信賴,是不是連醫師也被藥廠騙了?才會鼓勵病人一定要吃藥?我自己也很疑惑。
那些身體有殘缺的人,努力積極;家庭支離破碎的人,默默承受;生活條件優渥的人卻頻頻傳出罹患憂鬱症的消息,特別是螢幕前美麗動人、眾人艷羨的藝人,從大S到日前幫忙拍攝認識憂鬱症公益廣告的葉歡,數一數,承認自己有憂鬱症的藝人還真不少。
我只能告訴友人:「妳看,連這些藝人都有憂鬱症,妳會罹患憂鬱症也不是很奇怪,而且大多數藝人都可以戰勝憂鬱,他們做得到,妳也一定可以!」
但真實狀況究竟為何?我仍然很迷惑!
註一:《藥廠黑幕》2006,p143。
註二:《別讓醫院殺了你》2006,p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