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讀後心得
許添盛醫師所寫的這本書,書名就把整本書的內容「點」出來,書名一開始就破題:精神疾病其實是當事人正常狀態的展現,當事人用這種方式去「面對」生活或工作,其實在「發病前」的狀態才是不正常的一種表現,那是一種「壓抑」自己的情況。
許添盛醫師原本是家庭醫學科,但是對人心理的運作充滿興趣,因此轉科到精神醫療,因此他的觀點異於一般的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更多的是以人為本、同理心的觀念,把病人當成自己,如此才能和對方站在同一陣線。
許醫師在自序中寫到,現今精神科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觀點,即使是發自內心對病人的理解,也很難不被精神科的專業知識與學理所扭曲。人變成了腦內化學分泌起化學作用反應的人,「治療」被簡化成新型抗精神病藥物的研發與效果。想必許醫師對精神醫學界的現況有許多感慨,而他多了份責任感,想慢慢的傳達他所創造的「賽斯心靈療法」,讓更多精神醫療的醫護人員,瞭解到用更好的方法處理「精神疾病」,雖然這樣做很難,需要跳脫既有的精神醫學專業,但唯有如此才有機會治癒精神疾病。
本書中其實不把「精神疾病」當成疾病,你可以稱它為一種現象,或是一種狀況,或是一種問題,但是許醫師就像偵探般,從「病患」的言行舉止中,解讀病因,因而去幫助這個人。幻聽和幻覺在作者的腦中,就像是犯罪現場的證據,箭頭指向某處,等待著別人去挖掘,在醫者瞭解了被醫者來龍去脈後,醫者僅僅是找出幻聽或幻覺的原因,就能解決多年來精神疾病的謎題。
此書的論述融合精神分析的理論,加上「賽斯」理論的觀點,許醫師將原理解釋的很簡單,我想實際應用時,如何「解讀」精神疾病的象徵,如何找到現象背後的原因,這才是「賽斯心靈療」法的重點。
如果不把「病人」當病人,不把「疾病」當疾病,「醫師」似乎也要換個名詞,但是我在這篇文章撰寫只好加個引號,免的大家對於名詞在閱讀上顯得錯亂。
許醫師在書中教導大家,幻覺與幻聽的內容就是當事人一直壓抑住的真正想法,精神科藥物只是把它們再度壓抑,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病人不是因為不吃藥才復發,而是精神疾病根本沒有治癒。
如果精神疾病是這樣造成的,精神醫療人員卻抱持著要固定服藥、甚至需要電擊治療才能治癒,而精神病院總是上演著逼迫病人吃藥的戲碼,病人缺乏「病識感」,不認為有病因此不吃藥。
這本書中的結構可以分成:賽斯心靈治療的理論,實際應用的案例,從治療中獲得的體會,而這些體會與社會現象的關聯。許醫師可以從治療中觀察到社會大眾的現象加壓在個人身上的結果。
而書中還有很多小部份,敘述國內外精神醫學的現象,許醫師「很委婉」的寫出他的觀點,但是卻一語道出許多內幕,但是經由許醫師的分析,可以讓人完全瞭解為什麼他這樣述說。例如治療過動兒的藥物,許醫師就特地列在書中,讓家長們瞭解除非必要,否則不用服用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
最後許醫師用六個要點,分析精神科藥物治療和賽斯心靈療法(人格整合治療)的差異,六個角度都切中要害,使用精神科藥物的治療常常使的精神疾病惡化,這是不證自明的道理,畢竟如果你去過精神科病房,就可以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大部分患者沒有被治癒,患者也沒有康復。
我通常都有蒐集精神疾病相關書籍的習慣,我的蒐集方向絕非藥廠請精神科醫師撰寫,用來說服大眾要去看精神科醫師的書,我專門蒐集「特別」的書籍,這些書籍雖然是非主流,但是卻道出不為人知的真相,而許添盛醫師的這本書籍,值得大力推薦給大家知道。